Lab 2: Kernel Process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负责助教:陈可
本实验中,我们将引入进程的概念,并实现如下的进程状态转换逻辑。
此次实验我们会先实现内核进程,他是运行在内核态、执行内核代码的进程,可以像用户进程一样被调度。下一个实验,我们将引入用户进程。
运行以下命令进行代码的拉取与合并
如果合并发生冲突,请参考错误信息自行解决。
为了使多个程序“轮流”使用处理器资源,操作系统引入了进程的概念。进程在操作系统中串连成一个树状结构,其中每个节点可以通过 create_proc
创建子进程,使用 start_proc
启动子进程,当子进程 exit
退出后,父进程会负责管理并回收子进程的资源,并且获取子进程退出的信息 exitcode
。
举例如下图所示,根节点为 root_proc
。
在本实验内核中,我们使用 Proc 来表示一个进程。Proc 的具体定义在 kernel/proc.h
中。
Proc 中包含了该进程相关的所有控制信息。
killed
: 我们在下一个实验中会引入 killed 的概念,本实验中不涉及。
idle
: 标记进程是否为 idle
进程。
pid
:进程唯一标记 pid,进程树中存在的所有进程的 pid 不能重复。
exitcode
:进程退出时设置,将回由其父进程。
state
:进程所处的状态,包括 UNUSED, RUNNABLE, RUNNING, SLEEPING, ZOMBIE 五种。
childexit
:进程退出的信号量,用于提示子进程退出,唤醒 SLEEPING 状态的父进程以回收子进程。
children
:进程所有子进程的链表。
ptnode
:进程作为子进程时,自己串在链表上的节点。
parent
:指向父进程的指针
schinfo
:调度信息
kstack
:内核程序运行时使用的栈
ucontext
:用户态上下文,用于保存用户态的寄存器信息,也称作 trap frame
kcontext
:内核态上下文,用于保存内核态的寄存器信息。
思考:内核态上下文切换时,有哪些寄存器是一定要保存的?
进程退出时,将其子进程的父进程改为 root_proc
。确保除了 root 的进程都有父进程,也就是所有的进程能够构成一棵树。
多核会并发地操作进程树,因此需要锁来保护这些操作。简单起见,我们建议直接使用全局的进程树锁(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尝试更细粒度的锁,但是按照往年的经验,调通并且不出并发问题是很困难的)。
内核希望把计算时间分给不同的进程,并发执行:
当前台进程暂停等待时(例如等待磁盘资源、子进程退出等)时,可以先暂时挂起,让其他的进程继续执行。
用户进程发生时钟中断,提示时间片结束时,需要换另一个进程上来运行(本次实验暂时不需要)。
因此操作系统引入了调度器的概念。
注意: 在我们的实验中,并不存在一个具体的调度器对象,调度器是由 sched.c
中的所有全局变量和函数一起组成的。
调度器维护 CPU 和进程的调度信息,在进程请求调度时决定下一个运行什么进程,并执行进程切换。进程切换需要更新相关的调度信息,并进行上下文切换。
一般情况下,调度器会为处于 RUNNING
和 RUNNABLE
状态的进程维护一个调度队列(也可能为每个CPU分别维护一个队列,我们统称调度队列)。当进程状态更改为 SLEEPING
或者 ZOMBIE
时,将被从调度队列中移除。当UNUSED
或SLEEPING
状态的进程被激活(activate_proc
)时,将被加入调度队列。
每个CPU都有一个专属的 idle 进程。idle 进程不进入调度队列,或进入调度队列但优先级永远最低。当没有其他进程可以调度时,调度器将选择 idle 进程,保证CPU上总有进程可以运行。
此外,调度队列可能需要锁来同步。
设计调度算法时,请注意考虑负载均衡和公平调度问题。在 Lab 2 中,因为只有内核进程,甚至有点像协程,我们只要求调度算法不要过于离谱即可。但你可以提前思考一下,Lab 3 中有了用户进程之后,如何设计你的调度算法?
本段将带大家过一遍进程的从创建到退出的整个流程。
涉及的具体理论知识请参考elearning上进程相关理论课内容。
当一段内核代码需要创建一个内核进程时,首先它应该处于early init和init阶段之后,因为init阶段才完成进程树和调度器的初始化。
要创建进程的内核代码调用create_proc
,分配空间并初始化进程结构体。此时进程处于UNUSED
状态。
在进程启动之前,还可以对进程结构体的一些内容进行修改,如修改其父进程,修改其调度信息,修改初始寄存器值等。
思考:一般情况下,只能选择root_proc
和当前进程为新进程的父进程,为什么?
随后调用start_proc
启动进程。启动进程时,将为进程设置入口函数,并将其加入调度队列,状态更新为RUNNABLE
。此时进程已经可以被调度。
进程被调度后,进入指定的进程入口函数,执行进程代码。
思考:真正的入口函数是proc_entry
,然后才进入指定的入口函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进程可以调用wait
、wait_sem
等函数,这些函数会在条件不满足时令进程陷入SLEEPING
状态。他们都是通过配置好相关信息后调用sched(SLEEPING)
实现的。
思考:直接调用sched(SLEEPING)
会怎么样?
其他进程可以通过调用activate_proc
唤醒处于SLEEPING
状态的进程,这会将进程的状态更改为RUNNABLE
并加入调度队列。
进程执行完毕后,应调用exit
退出。exit
将释放一些资源,将子进程全部转移给root_proc
,然后调用sched(ZOMBIE)
。此时进程处于ZOMBIE
状态,不再执行,只保留一些基础的数据等待父进程调用wait
回收。
思考:进程执行完毕后,直接return
而不exit
会怎样?
进程的父进程可以调用wait
释放ZOMBIE
状态子进程的剩余资源,并释放进程结构体。wait
将向父进程反馈子进程的退出代码和 PID 。
实际上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了解:中断(Interrupt)、异常(Exception)、陷入(Trap)
中断(Interrupt):是指处理器接收到来自硬件或软件的信号,提示发生了某个事件,应该被注意,转而去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的过程。本质是:终止当前运行的程序,执行一段其他的处理程序。
异常(Exception):是指程序运行时发生错误,例如除 0 或者读取非法内存地址时发生的中断。
陷入(Trap):一般指由于软件指令,例如系统调用,使得用户态程序中断,进入内核态执行一些任务。也指在中断发生时,保存用户寄存器、执行特殊处理程序、恢复用户寄存器的过程。
有人认为:「整个过程非常优美,仅仅是往/从栈中推/弹寄存器的值而已。如果观察 sp 的移动,很像是栈顶向前「陷入」了中断中,然后又向后「浮出」了中断,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称中断过程为下陷(Trap)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不同平台(如x86-64,AArch64,RISC-V)对于以上三个概念的定义不甚相同,很多情况下甚至交替使用。
通过配置相关寄存器,我们将所有 trap 的入口设定为 trap_entry
。trap_entry
中需要保存 trap 的上下文,并调用 trap_global_handler
。
trap_global_handler
会根据 trap 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本 lab 中,我们只启用了时钟中断,并且对于时钟中断不做处理直接返回。(即只要求大家正确书写基础代码,不实现具体功能)
在内核态,我们关闭了时钟中断,只有 idle_entry
中等待 event 时打开。
信号量是操作系统解决并发中的互斥、同步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基于信号量我们可以实现进程的 SLEEPING ,等待子进程唤醒等功能。
具体的实现可以参考 src/common/sem.h
和 src/common/sem.c
信号量维护了一个值 val 以及一个等待队列 sleeplist。val 提示此信号量的资源量,对于信号量的操作上分为P、V操作(对应wait、post)。通俗的理解post是生产、wait是消费
wait_sem
:val --,消费一份资源,当 val = 0 时,此进程会被进入 SLEEPING 阶段,并且挂在 sleeplist 上。
post_sem
:val ++,生产一份资源,此时 SLEEPING 阶段的进程会被唤醒。
当 val 的值初始化 = 0 时,可以做到等待子进程唤醒的功能。而当 val 的值初始化 = 1 时,可以做到类似锁的效果。
时钟中断相关的可以先忽略,应该不影响测试,下一个实验进行细节补充。
aarch64/swtch.S: swtch
aarch64/trap.S: trap_entry trap_return
kernel/proc.c: init_kproc init_proc set_parent_to_this start_proc wait exit
kernel/proc.h: UserContext KernelContext schinfo
kernel/sched.c: thisproc init_schinfo acquire_sched_lock release_sched_lock activate_proc sched(update_this_state pick_next update_this_proc)
kernel/cpu.h: sched
我们已经在 kernel_entry 中编写了调用 proc_test 的代码。如果一切顺利,将输出 proc_test PASS。之后会有三个CPU 弹出 Living 的提示,因为收到了时钟中断的信号。
提交方式:将实验报告提交到 elearning 上,格式为 学号-lab2.pdf
。
注意:从lab1
开始,用于评分的代码以实验报告提交时为准。如果需要使用新的代码版本,请重新提交实验报告。
截止时间:10月11日23:59。
逾期提交将扣除部分分数
计算方式为 ,其中 为迟交天数,不满一天按一天计算)。
报告中可以包括下面内容
代码运行效果展示
实现思路和创新点
对后续实验的建议
其他任何你想写的内容
你甚至可以再放一只可爱猫猫
报告中不应有大段代码的复制。如有使用本地环境进行实验的同学,请联系助教提交代码(最好可以给个git
仓库)。使用服务器进行实验的同学,助教会在服务器上检查,不需要另外提交代码。
在服务器上操作的同学,此次实验完成后请提交(或者说创建一个新分支)到 lab2-submission
分支,助教会使用你在此分支上提交记录来批作业。如果此分支最后提交时间晚于实验报告提交时间,助教会选择此分支上在实验报告提交时间前的最后一个提交作为批改代码。
提交操作: